地方新聞,  新聞時事

川普解放日,美國淪陷時:向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說再見?

2025年愚人節過後一天,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國家進入經濟緊急狀態,他將對全球各國所有進口美國商品徵收10%的普遍關稅,之後再對數十個指定國家徵收稅率不等的互惠關稅。另外加拿大和墨西哥因為有美墨加協定(USMCA),暫時不受本輪關稅的影響,一些產品如半導體、藥品等,也將單獨評估。

根據美國政府資料,大約有60多國與地區被捲入互惠關稅的貿易戰,稅率如中國34%、歐盟20%、日本24%、台灣32%、越南46%等。官方並沒說明關稅計算方式,但許多人很快就發現美國是以各國的貿易逆差數字為基準,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,再由川普「慷慨地」給予各國半價折扣而得到的稅率。

新關稅政策發布後,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率先反應在股市。美股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2,000點,市值蒸發約6.6兆美元;亞洲股市數天來同樣慘跌,日股三個交易日下跌逾4,000點,日股期貨觸發熔斷;直到7日慘況依舊,韓國首爾綜指一度跌 5%,台灣股市更暴跌2,065點,創下台股史上最大跌點、跌幅。

美國此次祭出的關稅標準,更甚於1930年代胡佛政府的斯穆特-霍利關稅法案(Smoot-Hawley Tariff Act),對此,各國無不嚴陣以待。如中國表示堅決反對關稅、並誓言採取反制;歐盟說願意協議解決、若談判不成將回以報復;日本表示將和美國磋商,對於是否報復或訴諸WTO裁決,則拒絕表態。

需注意的是,雖然川普政府和胡佛政府都採取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,但細究政策仍有不同之處。如川普強調,新關稅是為了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,希望透過此舉促進美國的再工業化,要避免高關稅,就要到美國設廠製造,也就是迫使企業重組全球化以來的產業分工習慣,並重新建立美國國內的供應鏈。

同時,商務部長盧特尼克(Howard Lutnick)對媒體表示,關稅將促使外國貿易夥伴進行談判,川普也挑明願意就關稅來談判。這些訊號表明美國並非單純追求對抗,若各國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商品,減少進口障礙,或許能促成更有利的貿易協議,也是為何互惠關稅較普遍關稅延遲實施的原因。

面對理不盡的川普關稅,必須要改變既有思維、重新適應時代。過去願意讓盟國搭便車、被形容為「善霸」(Benign Hegemony)的美國已不再,如今美國既想要再度偉大,又吝於付出代價,盟國得認知到安全已和經濟脫鉤,保證安全的軍費要付、造成美國逆差的「關稅」也要付,小孩子才做選擇,美國全部都要。

在此前提下,所有的政治外交考量先被拋置一旁,像是擁有最強遊說實力、美國最親密的伙伴——以色列,被課以17%的稅率,還高於死敵伊朗的10%。更殘酷的是,美國企圖以蠶食貿易夥伴的方式增強經濟,美國的盟國還必須為美國霸權體系負擔更多,甚至多過於美國的對手,例如俄國、北韓等都不在本次關稅範圍。

如上所述,川普的主要目標根本不是各國關稅,因此,認為調降關稅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就可避戰的想法太過天真。像是以色列早在上世紀就和美國簽署自貿協定,工業產品關稅幾乎降至零,只剩小部分農產品關稅。這次為了躲避新關稅,更在四月初宣布取消所有關稅,但仍是無法倖免。

又好比澳洲也和美國有自貿協定,整體平均稅率降至0.5%,而美國對澳洲商品的平均關稅約3%,同時美國對澳洲享有近180億美元的順差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澳洲依然被美國列入10%的基本關稅,原因可能是澳洲多消費國產牛肉,卻不進口美國牛肉。

本次川普引爆的全球性關稅戰,各國可用最簡單的方式回應:實施報復性關稅。根據最新模型估計,若各國對美國以牙還牙,短期會帶來比較小的損失,例如關稅對台灣GDP的影響會從0.68%降到0.2%、而韓國則是從-0.58%上升到0.21%,顯示打比不打好,但這只是模型計算,實際上的結果會更複雜。

不難想見,一旦各國實施報復性關稅,美國必然加倍奉還,川普已表示會擴大稅率回應。敵意螺旋上升的結果就是消費者買單,包括商品價格上漲、消費萎縮,最後貿易關係中斷,進而拖累經濟增長,甚至引發衰退,美國當然知道貿易戰是一場「膽小鬼博弈」(chicken game),但願意和他國對賭誰先投降。

最新消息指出,中國將向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,顯然打算以戰迫和,但遭到川普反諷。由於中國是本次貿易戰核心對象,又曾在川普1.0政府時期承諾購買2,000億美國產品,最後履約不到6成,兩國幾無談判空間。本次除了互惠關稅外,美國更針對來自中國免稅的低價郵包課稅,將重挫中國的製造業。(延伸閱讀:電商新王者SHEIN:比快時尚更快的「極速時尚」廉價浪費)

有趣的是,正是川普1.0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,才使許多西方企業、台商、日商與韓商等轉移到東南亞或印度等地,也就是採取所謂的「中國加一」。如今川普新關稅牽連所有國家,這讓企業無所適從——除非遷移回美國,否則下場相差無幾,再加上轉移成本與風險過高,提高商品售價會變成企業目前最安全的方式。

如果報復不是最適作法,那麼是否可締結排除美國的貿易安排?如中國打算拉攏日本與韓國,透過加強貿易聯繫,減輕美國關稅影響。但這些國家都想靠出口來推動經濟發展,對日韓來說,中國進口需求相對美國疲軟,其龐大的過剩產能更造成威脅,因此對出口全面開放市場持謹慎態度,很難達成自貿協定。

假設真的要排除美國,就等於放棄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,因此這類協定只能部分彌補美國市場所帶來的經濟空缺。同時,許多國家的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市場,供應鏈和貿易網絡也與美國緊密相連,短期內快速轉向其他市場所需的調整成本和市場適應期,會讓企業承受巨大壓力,只有極少數能度過轉型期。

另一個應對關稅大刀的方法,可能是採取出口市場多元化,也就是分散市場以降低美國風險。乍聽之下是合理的想法,但實際操作上面臨諸多障礙。首先,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,其規模和購買力在短期內難以被其他國家取代,其他國家也無法在短期內提供相同規模的市場需求。

再者,工廠的生產通常基於穩定的供需關係,產業鏈和營運模式都是為了滿足預期中「穩定且持續」的市場需求而設計。若其他國家無法吸收原本銷往美國的產品,將導致庫存積壓,進而影響工廠營運,長期的供需失衡會使工廠不堪虧損,最後倒閉並引發失業潮,對當地經濟造成嚴重影響。

此外,若某國打算將原本的銷美產品轉移至他國,或利用自貿協定大量低價出口,可能被視為傾銷行為,將引發貿易夥伴國的不滿,甚至招致反傾銷稅或其他貿易制裁。例如日本最近對中國石墨電極出口徵收95.2%的反傾銷稅。轉銷不僅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可能加劇國際貿易緊張局勢。

無論如何,小國採取對抗美國姿態實屬不智,與川普談判必定較符合國家利益。但即使一國承諾大量採購美國商品,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不可能迅速縮小,又會失去談判籌碼,為避免一次性過度承諾,應考慮分階採購,第一步先換取關稅凍結,再來才是換取部分豁免,如此可展現誠意、讓川普宣布勝利。

真正悲慘的是缺乏談判條件的國家,像是上個月被川普譏為沒人聽過的賴索托,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之一,將受到最高的互惠關稅:49%打擊。2023年數據顯示,賴索托主要將鑽石與服裝(Levis牛仔褲)銷往美國,鑽石關稅可轉嫁給美國消費者,但服裝商勢必會轉移工廠避稅,將造成大量人口失業,甚至動搖國本。

誠然,現行全球貿易體系規則有很多弊端,像是無法約束某些國家進行補貼、難以懲罰強制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等。關稅也不是國家不能使用的禁忌,例如歐盟最近調查中國補貼電動車產業,決定對銷歐的中國國產電動車(包括在中的西方車廠)課徵17%至35%不等的高關稅。

但這些貿易糾紛都可在既定遊戲規則底下調解,而非使用不知所謂的稅率進行無差別式攻擊。川普的新關稅重擊了冷戰結束後至今的自由貿易潮流,讓世貿組織與其規則奄奄一息,也讓美國放棄了自由貿易堡壘的地位,引領保護主義復甦,不只損害全球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,世界也迎來一個新的渾沌經濟秩序。

迄今已有許多經濟學家、政治人物抨擊川普政府一廂情願式的關稅措施,認為不只不會解放美國,還會讓美國陷入經濟衰退並拉下各國陪葬,主要國家——包括美國——股市重挫已證明川普政策錯誤。如果關稅不能帶來如川普政府預測的重新平衡貿易與製造業回流,那還有什麼效用呢?

答案就是:川普打算用關稅來償還國家債務及推動全面減稅。依照川普政府規劃,美國將廢除國家稅務局(IRS),改立外國稅務局(ERS),也就是把關稅作為一種外部稅收,由外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成本,進而為美國政府創造收入,甚至最終取代傳統的所得稅,減輕美國公民的稅負。

且不論美國國債規模已超過35兆美元,而一年關稅不過800多億美元,即使各國依照川普新關稅就範,也只達到6,000億美元,不夠每年需支付的1.1兆美元利息,以及不斷擴增的預算赤字,更遑論折抵美國人民2.4兆的所得稅。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更等於美國要靠外國供養,只能說是川普迎合受眾的宣傳。

最後,切莫認為本次關稅結束後,各國就可安枕無憂,或者川普下台後世界就會恢復原狀,現在只是開始。美國人選擇川普解決他們自以為不公平的貿易環境,而川普以瘋狂的策略回應美國人的期待,誰也無法預測結果會是如何,或許正如謠傳中邱吉爾所說的那句話:「美國人總會做正確的事,不過是在窮盡了所有其他可能性之後」。

友站連結

58博評網

古蹟交流社

古蹟交流社 FB粉絲專頁

古蹟交流社 IG

朕天下娛樂城

3A娛樂城

大老爺娛樂城

大撈家娛樂城

贏家娛樂城

WG娛樂城

金鈦城娛樂城

super娛樂城

免費影城

桃園借錢-8597幫我救急

小額貸款

耀世娱乐